光緒三十二年(1906年),建立鐵山包協領屬。民國四年(1915年)5月14日,奉中華民國大總統旨令廢協領署,改“鐵山包”為鐵驪,將余慶安邦河以東地域劃歸鐵驪,并于協領衙門置鐵驪設治局。偽大同二年(1933年),建立鐵驪縣公署。偽康德十年(1943年),設慶城縣與鐵驪縣佐辦事處。
1946年6月27日,成立鐵驪縣人民政府,隸屬黑龍江省北安市。
1949年,省府移至齊齊哈爾市,鐵驪縣歸其屬。
1954年3月,稱鐵驪縣人民委員會。
1955年8月,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并稱黑龍江省,省城移至哈爾濱市...
[詳細]
鐵力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,四季分明。年均氣溫在2.4攝氏度左右,極端最高氣溫31.6攝氏度,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8.8攝氏度。年均負(氧)離子濃度為每立方厘米3 007個。
[詳細]
政 府 工 作 報 告
2021年12月12日在鐵力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
市 長 呂曉光
各位代表:
現在,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,請予審議,并請列席人員提出意見。
一、過去五年及2021年工作回顧
過去五年,是鐵力在新時代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。五年來,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,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,砥礪前行、拼搏奮進,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堅實步伐。
 ...
[詳細]
篇名:大事記章名: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節名:概述正文:1891年(清光緒十七年)
△鎮邊軍統領富古唐阿率兵2500人進駐鐵山包,在治城東4里處修筑5座營壘,呈梅花形,人稱“五大營”。
△道士路教順在桃山修建山育觀。從此道教傳入本縣。1894年(清光緒二十年)
△境內移入滿族5000人,每戶授地45坰,免租30均升科。
△墾荒者領地先交荒價(押租),每響收荒價1吊。所墾荒地限期5年升科,未升科荒地每年每響納小科錢60文。
△富古廟阿率鎮邊軍開赴中日甲午戰爭前線。1895年(清光緒...
[詳細]
動植物資源:鐵力市自然資源豐富,生態環境良好,被譽為小興安嶺上的綠色寶庫。境內山多林密、河流縱橫、草原濕地遼闊,森林面積50萬公頃,森林覆蓋率79%,生態古樸壯麗,珍貴植物物種和野生動物保護種類較多。 境內4戶森工企業森林面積43萬公頃,占全市境內森林面積的92%;市林業局所屬東升、年豐、春光、興隆、工農5個林場森林...
[詳細]
全市共有漢、朝鮮、滿、回、蒙古、壯、瑤、土家、達斡爾、錫伯、裕固、鄂倫春等12個民族,漢族人口最多,其次是朝鮮族、滿族、回族、蒙古族。
[詳細]
市中心敬老院工程建設進展順利,我市共投入資金1,363.6萬元,其中:對上爭取資金500萬元,建筑面積為11,000平方米,工程已于今年10月完工,即將投入使用,可接收300人入住,使我市五保供養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50%以上。
[詳細]
鐵力市總戶籍人口289 220人,其中農業人口135 019人,非農業人口154 201人,人口自然增長率為-1.6‰。鐵力市是一個多民族雜居城市,轄區內有25個少數民族,共12 070人。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鐵力鎮、桃山鎮、雙豐鎮和年豐鄉,農業人口居多。
[詳細]
鐵力市位于黑龍江省最中心部位,是伊春市轄縣級市,鐵力市政府駐地為鐵力鎮,全市行政區劃面積為3776.3平方公里,市轄5鎮(即鐵力鎮、雙豐鎮、桃山鎮、神樹鎮、日月峽鎮)和3鄉(即工農鄉、年豐鄉、王楊鄉),其中年豐鄉為朝鮮民族鄉,雙豐鎮為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。鐵力市有行政村71個,社區20個。轄區內有“三局一場”(即...
[詳細]
更多請查看
- 01-132017年榮獲“全省首批電子商務應用示范縣”榮譽稱號
- 04-26鐵力榮譽
- 03-192012年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
- 03-192011年榮獲 “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游城市”榮譽稱號
- 03-192010年被推舉為“最值得向世界推薦的旅游城市”
- 03-192009年被評為中國優秀生態旅游城市和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目的地
- 03-192008年被評為“中國最佳生態旅游城市”
- 03-192007年躋身縣域旅游品牌百強縣
- 03-192006年躋身中國縣級城市旅游競爭力二十強,成為全省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城市
主辦:鐵力市人民政府
承辦:鐵力市人民政府辦公室
備案:黑ICP備06005626號-1中文域名:鐵力市人民政府.政務.cn聯系電話:0458-2230074
網站標識碼:2307810001
訪問量:
網站地圖

![]() |
![]() |
鐵力政府微信 | 關注鐵力微信 |
